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 活动锦集
把握“急”与“机” 重庆这样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发布时间:2024-08-15   文章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重庆市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近日印发。《行动方案》提出,重庆将努力建设内陆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力争到2027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60%,基本形成20个百亿级规模、具备较强行业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100家。

      重庆为何急于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态势如何,呈现哪些特点?与发达地区相比,重庆生产性服务业存在哪些短板,机遇何在?7月30日,记者就此采访了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总经济师余贵玲。

      “攻克重庆经济结构转型难题的一把钥匙”

      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从一组数据可以看出:2023年,重庆生产性服务业主要行业增加值近70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约23%,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42%左右。

   “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余贵玲指出,对重庆而言,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攻克经济结构转型难题的一把钥匙,是重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不可或缺的一环。

      余贵玲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正逐步从工业化初期的“需求依附”“相互支撑”,上升到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引领”阶段。

      特别是对于当下及“十五五”时期,重庆正经历着从制造到服务、制造业自身高端化深度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不少突出问题。比如,重庆制造业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还没有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制造业品牌较少等。

      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就在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得还不够充分。

      此外,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路径。

      比如,对于科技创新从“0”到“1”再到“100”整个过程,需要科技研发试验、科技推广等“成果转化”能力,也需要供应链管理、检验检测认证等“系统整合”能力,这些都依赖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

      同时,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提升重庆外贸竞争力的强大助力。

      近年来,全球服务贸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已成为一个区域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体现。

      重庆作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服务贸易总额不断提升,从2019年的678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796.3亿元。但从行业内部结构看,以工业设计、物流运输服务为主导,保险、信息等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发展优势不明显,高端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枢纽”功能仍未充分发挥。

     “具有区域特色的服务品牌正加速崛起”

    “当前,重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正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品牌。”余贵玲分析。

      比如,2023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2591亿元,同比增长5.2%,占我市GDP的8.6%,占全国金融业增加值的2.57%。全国首个全省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起步,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步伐提速,正加快形成比较优势。

      又如,202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91亿元,同比增长9.8%,占全国的2.06%,物流枢纽和通道功能建设成效突出。重庆成功创建全国首个“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中欧班列(成渝)稳定运行线路超50条,覆盖欧亚110个城市,开行量占全国23%;西部陆海新通道对外通达123个国家和地区的514个港口。

      再如,重庆工业与创意设计服务的特色也很鲜明,相继建成重庆设计公园等产业园区、众创空间、孵化基地等载体300多个,集聚设计企业5万余家,从业人员50余万人,建成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1家,全市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成为全国第五个、西部第一个设计之都。

      不过,与发达地区相比,重庆生产性服务业的劣势和短板也很明显。

      首先,产业能级差距还比较大。比如,2023年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不到7000亿元,周边的四川、湖北、湖南均达到万亿级规模;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仅22.8%,而上海、天津这一数字是48.9%、40%。

      其次,高能级服务平台布局不足,尤其缺乏影响力大的科创平台。比如,国家工程研究(企业技术)中心10个,仅占全国的0.5%;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2个,仅占全国的2%。

      最后,龙头企业缺乏,品牌竞争力不强。比如,在2023年度“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百强企业”榜单中,重庆企业无一入选;全市A级物流企业仅91家,而湖北达到800家,湖南、四川各300家;缺乏全国知名本土服务品牌,2023年为我市提供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的134个供应商中,市外企业占70%。

   “加速绘制重庆生产性服务业地图”

   “无论是从国内外发展环境机遇,还是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紧迫需求来看,重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前景都很广阔。”余贵玲指出。

      她建议,重庆要瞄准2027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60%的总体目标,细化行业发展路径、加大行业集聚区建设、增强领军企业培育和引进力度。

      具体来看,重庆应突出“三个导向”,加速构建全市生产性服务业新体系。

      突出“融合互促”导向。重庆应加快推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建设,大力发展科技研发等重点行业;推动两业融合试点项目创新发展,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产业链优化整合和数字化转型,培育发展供应链管理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及数据资源服务业态。

      突出“特色集聚”导向。重庆应聚焦不同区域制造业发展基础以及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绘制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地图。比如,中心城区应重点提升服务能级和辐射功能,集聚科技研发等价值链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而在渝西地区,可重点推进两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渝东新城应重点推进集聚发展,突出现代物流、低碳环保等;山区库区重在激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潜力,发展产业电商、农业社会化服务等。

      突出“改革开放”导向。重庆要深入推进新阶段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动落实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高标准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大力推进制度型开放,深化与RCEP成员国的合作,特别是加大渝新等合作力度,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规则。

英文